纳尼,900块的榴莲?!是被坑了还是今年水果涨价太离谱?小巴将信将疑地查了一下水果价格,原来不只精品店的水果价格高昂,连菜市场上平平无奇的枣、梨、哈密瓜、苹果都贵了不少,身价都涨到50%以上了,不信你看这个涨幅,小巴也看不懂了,翻翻北京历年的统计公报,还没见到哪一年鲜果的价格涨幅超过10%。为什么今年的水果特别贵?网上出现了很多猜测,比如:1.通货膨胀: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猪肉涨价了,猪肉价格上涨跟水果有什么关系?哦,水果店老板要吃猪肉呀!2.被资本看上了:就像蒜你狠、豆你玩一样,资本从上游整体底价收购,下游抬高,赚取中间利润,上升成本由整体消费群体负担。3.为国家吃水果:前不久中国营养学会发文称,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日摄入水果量处于较低水平,专家建议每人每天至少摄入半斤水果。供不应求,价格自然上升。4.中产幻觉:从牛油果到车厘子,“xx自由”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准句式,仿佛吃了高价水果就摸到了中产门槛,无炒作不高价。虽然网友吐槽得热火朝天,水果价格依旧“涨”声一片。关于背后的原因猜测,有些还真是细思极恐,小巴也摸不着头脑,我们来看看大头们的分析。水果涨价,除了季节性因素与成本性因素外,还受到消费升级和电商“抢果”等力量的影响。中产人群开始注重消费体验,为了迎合这一趋势,不少商家在门店装饰与购物场景升级上增加了许多投入。同时,消费者对水果新鲜度的要求愈加明显,使得商家投入到冷库、冷链中的资金成本上升,体现在终端市场水果涨价上。水果价格的上涨,反而给了生鲜电商快速获客的机会。以拼多多为例,今年5月宣布采取大规模补贴的方式平抑水果价格,强调“产地直发”速度,绕开大的批发囤货环节,而部分水果经补贴后,价格反倒比市场价低不少。生鲜电商们大都采取预售的形式进行集单,即消费者先下订后,电商再前往产地一次性采购。而不同电商的优惠活动通常会集中在同一时期,如传统节日前后,导致快递订单量过大,总会在某个时间点“爆仓”。其结果便是,传统商超的采购人员还没来得及进货,就发现鲜果已被电商们提前“抢走”了。无奈只能选择不熟悉的产区或通过批发商进行采购,进而增加了采购成本。此外,贸易摩擦升温,我国持续提高美国进口水果的关税,导致从美国进口的苹果、红提、车厘子等水果规模大幅下滑,推动了水果涨价。其实不仅是水果,涉及民生的消费品也在涨价,例如猪肉、蔬菜等。再有,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,引发国内油价被动上调,而油价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格,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。种种因素叠加,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通胀的压力。不过,此次水果涨价的主因还是季节性因素,油价上调对CPI的影响有限,再加上近期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冲作用,预计物价不会大幅上涨,通胀压力不会特别大。除了去年恶劣天气造成减产,水果涨价还有以下几个原因:1.过度包装,“贵在眼里”不在嘴里品相好的商品果会流向城市的主流销售渠道,如超市、连锁生鲜店及越来越多的新零售门店。这意味着新零售改造,商品包装,线上订单的履约费用,最终都由消费者买单。但消费者真的愿意为此买单吗?反正今年类盒马定位高端的新零售业态已经普遍熄火调整了。可见零售一味追求高端、精品化并不可取,多少也折射出一二线城市的消费瓶颈。也许你会问,低价水果都去哪儿了?业内人士提供了一条线索:永辉、百果园等要品相一致的商品果,贝店、云集、拼多多则对于水果性价比更敏感。现在涨价,低价水果的引流效果更加明显。就比如拼多多果园日活上涨迅速,原因之一就是水果价格持续上涨,推动更多消费者“用时间换水果”。2.进口水果撕不掉“奢侈品”标签进口水果并不比本土水果便宜,即便零关税,也会有各种费用如港口、报关、法检及代理费以及中间商利润。进口水果增加反映出国人追求消费多样化,换个角度却反映出中国水果种植在品类结构和标准化方面的落后。目前,水果套袋是我国果树栽培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,不仅增加成本,套袋果实因受光照时间少,含糖量以及硬度都会降低。对比美国、新西兰等国家,由于规模化种植,已经做到了苹果无袋化生产,优果率可达80%由于机械化程度低,国内种植只能靠人工,果园用工量高出国外同类水果主产国5倍。但问题是:愿意种地的人减少,种植工人工资上涨,平均年龄高,效率大打折扣3.“炒农”囤果,欲发横财囤水果跟炒股、囤茅台(600519)是一个道理,苹果、粑粑柑,还有今年春节期间的车厘子,都有涨价潜力,在涨价预期下产生了囤水果逐利的投机行为。2017年12月,证监会批准郑商所开展苹果期货交易,这是全球第一个水果期货。发言人称苹果期货上市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苹果市场价格,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,实现苹果主产区精准扶贫的目标,不过据联商网分析,苹果期货并没有达到预期。有些人进入苹果产区直采,结果碰上一堆炒期货的家伙,由于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,像样点的苹果都被拿去注册仓单套利,留给市场品相好的少之又少,所以苹果价格又走出优品果涨幅高于低级果的走势。在消费端,水果炒作的套路也屡试不爽。中产水果,营养价值并不重要,只要营销到位,比如牛油果,就能带来“中产幻觉”。万亿生鲜市场是块大肥肉,巨头入场,资本扎堆,掌控线上线下销售和营销话语权的巨头,如果以逐利的心态炒作,是否足以“创造需求”?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猜测。跟领先的水果种植国家相比,在水果种植、流通和零售三个环节中,我们的零售端已成熟,流通越来越高效,最不成熟的是种植,而种植从根本上决定水果的价格。水果涨价应该带来反思:零售端有没有真正拉动种植端?水果普惠,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?*范向东观点首发“高街高参”公号从目前情况看,水果价格“贵”并不是绝对的,也不是全覆盖的,一定程度上与结构性和区域性有关。从结构性来看,比较冒尖的主要是苹果、荔枝、榴莲等相对高档的水果。虽然苹果从食用性说属最普通的水果,但如今一般苹果难以成为居民消费选择重点,从客观上推高了苹果价格。荔枝、榴莲这类价格较高的水果走进寻常百姓家,因此价格变动更容易在居民心理上产生影响。从区域性来说,产地价稳、销地价贵现象比较突出。供需矛盾并不突出,很大程度上与信息不对称有关。对果农来说,并没有因为销地价格上涨而收入增多、收购价格上调。中间商掌握了产地和销地信息不对称的特点,从中牟取高额利益,继而形成了产地价稳、销地价贵的矛盾。总体看,水果价“贵”没有超出范围,也没有全方位、全覆盖式上涨。只要注意调整结构、畅通信息渠道,水果价格不会出现太大波动,对居民的影响也不会太大。这一轮水果价格上涨的原因,在于供应量减少。第一种:库存量不高。北方库存水果如苹果、梨,受去年春天的倒春寒影响,受灾明显,导致减产严重。库存一般都是存好货,库存好货减少,价格自然就涨了。据卓创资讯统计,2018年12月,全国苹果入库量605万吨,同比2017年入库量966万吨下降37%。今年春天南方柑橘下市后,没有低价水果压制,苹果和梨的价格就起来了。第二种:南方水果如龙眼、荔枝等减产较严重,导致水果市场上的新产品水果供应量减少。第三种:进口水果减少。从越南和泰国进口的西瓜往年能供应至5月上旬,今年从4月中下旬进口量就逐渐减少。需求量不变,水果整体总量减少了,进而抬高了水果市场的整体价格。随着夏季来临,樱桃、西瓜、桃、杏等时令水果上市后,将缓解供应不足的情况,使得整体水果价格回到比较亲民的水平上。此外,建议果农不要因为今年水果高价而盲目扩大种植。
高价水果在超市,低价水果在拼多多